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24章

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如何辨别是非、真假、对错?习近平引用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能一味听从别人,或者仅凭感觉想当然地作结论,而应当以历史经验、现实实践为参照进行衡量推定。

冷战结束以来,从南斯拉夫到伊拉克,从利比亚到叙利亚,一些国家要么四分五裂,要么战火纷飞。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的苦果显而易见。在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上,既不能搞拿来主义,也不能照单全收别人推销的内容,而应当结合实际辨别好坏,把握主流评判是非,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社会价值观是否正确,只有该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只有现实的实践最有说服力。武断地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剪裁中国现实,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改革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不是金科玉律,要守护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阵地。

原典

语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之所以恶儒者也。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释义

唐杨倞《荀子·大略》题解云:“此篇盖弟子杂录荀卿之语,皆略举其要,不可以一事名篇,故总谓之大略也。”

在《荀子·大略》这段话中,荀子首先引用了一则民谚:“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瓯、臾:“皆瓦器也”,比喻地面洼陷不平之处。知:同“智”。意思是:滚动的圆球到低洼处就停下来了,流言蜚语传到智者那里就停止了。荀子就此阐发道:“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当是非对错难以确定时,就用过去的经验进行衡量,用现实的事情进行验证,用公正的态度进行判断。这样才能使“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