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 > 第38章

一、为什么要共享

一、为什么要共享

习近平: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picture
总书记原声25

主持人康辉:

这是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这次研讨班的主旨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讲话当中有几处用典,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孟子的话、《礼记·礼运》里面的话。接下来,我们就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为我们讲解其中的要义。

经典释义人杨雨:

picture
杨雨

大家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当中记载的孔子的话。孔子的这段话大意是说,对于国也好,对于家也好,不必去担心土地、财富、人口不多,而应该担心贫富不均,人民生活不安宁。如果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和富裕了。人民团结一心,就不会觉得人口少了。国家和平安乐,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最终就会祸起萧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处典故出自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齐宣王曾经向孟子咨询过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经验。孟子怎么回答的呢?孟子回答说,从孔子以来,儒家的学者从来就不传扬齐桓公、晋文公他们称霸的事情。儒家学者传扬的是什么呢?传扬的是儒家思想当中的德政和王道思想。其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名言。

这里的第一个“老”字可以理解为尊敬、赡养的意思,第一个“幼”字可以理解为爱护、养育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话合起来的大意是:尊敬、赡养我自己的长辈和老人,也要将这种敬老之心推及别的老人;爱护、养育我自己的晚辈和孩子,也要将这种舐犊之情推及别的孩子。

再进一步说,对一个国家的治理者而言,能够将自己的爱人之心推及万民,则“天下可运于掌”,那么天下就能够治理得太平和乐了。推己及人,的确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元素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论语》和《孟子》的这两处典故,就是为了说明一个美好的社会状态既然是由人民创造的,当然应该由人民来共享,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延续着的奔小康、求大同的社会理想。

主持人康辉:

谢谢杨雨教授带来的讲解。确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一直都有着奔小康、求大同的社会理想,而这种理想一直延续到今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那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继续请思想解读人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讲解。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共享的实质究竟怎么去理解,从刚才片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总书记是有非常清晰的论述的,就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两条: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为谁所享?这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第一条。

二是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什么?那就是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少数人富,而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996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小组的组长。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宁夏,开展了为期6天的调研,形成了对口扶贫思路。随后,一批闽宁新村相继出现在宁夏大地,并发展成为闽宁镇。

(屏幕显示:谢兴昌讲话)

谢兴昌同期声(闽宁镇福宁村原党支部书记、闽宁镇第一代移民):

那个图片是我们22年前的,老家就是那个地方。你看,全是住的窑洞,空中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山里跑,连一户人烟都没有。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闽宁镇是典型的扶贫移民镇。作为闽宁镇发展的见证人,谢兴昌看着乡亲们从最初种蘑菇、种枸杞,到后来养黄牛、劳务输出,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贫瘠荒凉的闽宁村一步步变成了如今业兴人旺的闽宁镇。新闽宁镇内数十栋带有浓郁福建风格的楼房正在施工,这里未来将被打造成商贸服务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宁镇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种植、养殖、劳务、光伏、旅游五大产业格局,大批农民放下了锄头,走进企业成为了产业工人。

路建花一家从大山里搬迁到闽宁镇原隆村,他们是闽宁镇的第三批移民,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批移民。从过去每天背着孩子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去求学,到现在孩子就在村上的学校读书,路建花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

闽宁,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二十载春秋,从无到有,从穷到富,见证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迁扶贫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大创举和成功典范。

picture
闽宁镇22年前的照片

主持人康辉:

谢谢艾四林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解读。闽宁镇20年的发展变化,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来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发出的时代强音,作出的庄严承诺。

那么在新时代,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呢?我们再来听一段总书记的讲话。(请扫下面二维码观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